9月26日,海底捞在港挂牌上市,开盘后大涨超8%,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但新京报记者梳理海底捞招股书发现,未及时缴纳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都为海底捞埋下隐雷。
2017年未及时缴纳社保等2820万元
海底捞招股书显示,2017年海底捞新开门店97家,门店数量达到273家,当年,海底捞营收总额为106.37亿元,溢利11.94亿元。
如果从员工成本来看,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海底捞员工成本分别为15.72亿元、20.44亿元、31.19亿元,占海底捞当年总收入的27.3%、26.2%及29.3%。
员工成本占总收入近3成,海底捞员工薪酬有多高?据了解,目前海底捞合计拥有53251名员工,根据2017年员工成本粗略估算,海底捞员工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为6万元左右。
而海底捞在风险提示中称,公司可能会面临薪资上涨、最低工资上调、劳工成本上涨等问题,不仅如此,员工成本的上涨或将无法通过提高菜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
虽然薪酬不算低,但海底捞并非为所有员工按时缴纳了五险一金。
招股书显示,公司在国内附属公司过往存在未及时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的情况,于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海底捞就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供款不足分别计提拨备人民币2360万元、3620万元、2820万元。
海底捞称,相关中国机构可能要求海底捞于规定期限内缴纳尚未交付的社会保险供款,每迟缴纳一天按未缴款项的0.05%支付滞纳金。倘若海底捞未于指定期限内缴纳尚未交付的住房公积金供款,可能会收到相关法院的命令要求海底捞支付相关款项。
提示风险称“不合格卫生条件或导致索赔”
实际上,员工成本占海底捞收入的比重仅位列第二,2017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的成本占收入比重高达40.5%,是公司需要负担的最主要成本。
实际上,海底捞在风险因素中的第一条就指出,从事餐饮服务业使得公司面临食品污染及责任索偿的内在风险。因业务范围扩大,海底捞无法确保自己的餐厅员工将一直遵守海底捞所制定的内部流程及规定。
同样是餐饮巨头,呷哺呷哺往往被拿来与海底捞对比。9月6日,山东潍坊一位消费者称,当天带家人去当地的一间呷哺呷哺火锅店吃饭时,怀孕的妻子从火锅的锅底汤里捞出了一只老鼠。
这一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导致9月10日和11日呷哺呷哺股价连续下跌,市值2日内蒸发15亿港元。而上述事件不禁让人回忆起海底捞去年8月底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8月25日,北京一家报纸指出海底捞位于北京的两所分店运营存在卫生问题,视频显示厨房出现老鼠、沾有油性食物残渣的洗碗机以及一名试图用汤勺修理下水道堵塞的员工。不久后,海底捞发表致歉声明并作出一系列调整,上述餐厅在通过相关当局检查后恢复营业。
海底捞称,未能于运营中甄别不良食品供应商、不合格卫生条件或洁净标准、并未遵守规定的其他情况,可能对海底捞餐厅卫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责任索赔、投诉或相关负面宣传,也可能致使主管当局对海底捞进行罚款或法院宣判海底捞需进行赔偿。